现货海

搜索
1框架
 
 
查看: 382|回复: 0

枸杞是养生的,也是文化的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0

回帖

0

初窥堂奥

现货币
358 枚
在线时间
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30
发表于 2013-12-10 08: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lcifer 于 2013-12-10 08:55 编辑

对于枸杞,总怀着一种浓浓的情感,认为青海的枸杞是最好的,这或许是小时候我家院子的墙壁上总是长着几株枸杞树的缘故吧。小时候家里没什么果子给小孩子吃,总是到了枸杞成熟的季节爬着墙壁上去摘那红红的果子来吃。这就是我的记忆里对于枸杞的最初的记忆。
《辞海》中是这样介绍枸杞的:茄科。落叶小灌木。茎丛生,有短刺。叶卵状披针型。夏秋开淡紫色花。浆果卵圆型,红色。我国各地均有野生,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河北、广东等地栽培较多。嫩茎、叶作蔬菜。中医学上以果实(枸杞子)、根皮(地骨皮)入药。枸杞子性平、味甘,功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主治目眩昏暗、肾虚腰疼等症。地骨皮功能清虚热、凉血,主治虚劳发热、盗汗、咯血等症。
一个短短的词条充分说明了枸杞诸多的好处,茎叶可做成美味的菜肴,果实、根皮可作为强身健体的良药。枸杞是养生的,也是文化的。文化是政治经济的产物,但文化在最终的意义上还是文化自己。
说到枸杞,说到文化,我认为有许多地域性,如茶的文化,酒的文化。枸杞在宁夏大地上是得天独厚的,而中宁枸杞甲天下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国家医药管理局将宁夏列为全国唯一的药用枸杞生产基地,《中国药典》中规定:唯宁夏枸杞才可入药,入药枸杞为宁夏枸杞干燥成熟果实,其功效为保肝、明目、补肾、益精。但是我们并未真正利用好上苍给予我们的“神果”,并未能真正淋漓尽致地开发出枸杞的药食两用价值。要想使枸杞能深入地走进百姓生活,就要科学地开发枸杞,使用枸杞。要想让枸杞为我们创造更大的财富,就要走突破之路,要突破地域性,突破乡土性。宁夏枸杞虽然地域性明显,走出去,去交汇、去融合、去弘扬,就是突破。
枸杞是养生的,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也是文化的。枸杞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源。
神农尝百草,我想是尝过枸杞的。《诗经》中有“陟彼北山,其言采杞”,文化的光芒,闪烁在源头。唐代诗人刘禹锡诗赞枸杞“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盛赞了枸杞对天下苍生之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黄庭坚,到寺庙朝圣,看到枸杞树,写下了《显圣寺庭枸杞》:
仙苗寿日月,佛界承露雨。
谁为万年计,乞此一抔土。
扶疏上翠盖,磊落缀丹乳。
去家尚不食,出家何用许。
正恐落人间,采剥四时苦。
养成九节杖,持献西王母。
最喜欢宋代大诗人苏轼对枸杞的歌赞,他在《小圃五吟·枸杞》中对其作了满怀深情的吟诵: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清代知县黄恩锡是中卫历史上有名的知县,擅诗词,他在《竹枝词》中盛赞枸杞:“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这首诗可以说是宁夏枸杞最好的广告。
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枸杞是果蔬中的祥瑞。祥,吉利也;瑞,吉祥也。祥瑞,好事情的兆头或征象也。在我的生命字典里,它是最美的词之一。
枸杞是祥瑞的红果子,总给人以喜庆。我们口中所言的红果子,其实是个了不起的“植物红宝石”。早在众多的中医传统药典中,它简直就是个宠儿。古代医学典籍中就有许多记载,诠释了枸杞的神奇功效。
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集历代本草之大成,至今仍是一部权威性的巨著。在《本草纲目》中第三十六卷有枸杞篇,分为7节,约5000字。文内诠释汉唐以来在各地流行的12个异名,同时分别论证枸杞叶、枸杞根(地骨皮)和枸杞子的药材性能、主治病症与服用方法,列出了32个传统医药方剂。该书中记载:“枸杞子甘平而润,性滋而补……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枸杞根皮“能泻肝肾虚热,能凉血而补正气,治五内邪热,吐血尿血,咳嗽消渴,外治肌热虚汗,上除头风痛,中平胸肋痛,下利大小肠。”
现货海:遵纪守法 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创造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