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海

搜索
1框架
 
 
查看: 414|回复: 0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学科体系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387

回帖

0

炉火纯青

现货币
452 枚
在线时间
2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9
发表于 2013-2-26 14: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休闲农业是农业功能的拓展与提升,乡村旅游是旅游市场的转型与细分,两者的结合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在很短时间内,即从农家乐的初级形态跃升到现代农庄这一新兴产业,其一个重要特征是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并非常注重文化创意的应用与人文精神的体现,有学者据此认为可以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称为“第四产业”,可见其影响之巨大,意义之深远。



当一种潮流或者趋势来临之际,往往是实践在推动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研究已经滞后于发展了。所幸农业和旅游并非陌生的行业,在萌芽和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可以借鉴传统的经验与模式,但这种哺乳式的借鉴或指导不会太长久,迟早会有断奶的一天,因此在这个时候,提出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题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我们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一门学科,那么关于这门学科的发展规划,基本上可称为体系,笔者认为这个体系至少包括以下要素:一是课题的主管与主持单位;二是课题的实践与协作单位;三是学科带头人;四是紧密与松散兼顾的专家学者群;五是课题计划与学科大纲;六是学术展示与探讨平台;七是研究成果汇编审核与转化渠道;八是与这门学科相关的专业设置、教材编写、技能认定、职称考核、标准制定、机构审批、认证管理等。

一门学科就是一个特定的生态圈,其分工与合作都是很明确的,大家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去选择研究链的上游、中游或者下游来开展工作。

本学科的上游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定义、功能概括、形态分类、范畴界定、发展历程和中外比照;二是相关政策法规的修订与起草;三是相关标准的修订与起草;四是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五是本行业形象识别体系设计与行业文化研究;六是本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构架与机制流程的效率优化研究;七是趋势预测与行业预警;八是数据库建设与信息化应用研究;九是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课题的对接;十是与其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对接。基础研究需要抓紧立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上级政府与相关部门主导、科研院校与中介机构参与、协会组织与实体企业配合的形式来开展。

本学科的中游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规划设计的策略研究;二是配套产业发展规划与资源整合的策略研究;三是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研究与推广策略;四是农产品物流体系与食品安全体系的研究;五是单项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在本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六是景观环境、特色产品与个性服务等单元要素的研究;七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融投资研究;八是项目营销策划与运营管理研究。应用研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转化渠道,可由各级协会牵头,鼓励中介机构与科研院校自主开展,研究成果经审订后可汇编成培训教材,每年举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峰论坛,对积极从事应用研究并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进行表彰与奖励。

本学科的下游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拓展性研究
顾名思义,拓展性研究就是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基质,采用发散思维与嫁接手段与其它学科对接,衍生出一系列跨学科的具有创新意义和公共价值的子课题。拓展性研究既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细节提质与形态升级的强大动力,又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其它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拓展性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上可遵从“万物为我所用,一切皆有可能”的理念,但主题选择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选定主题后需要进行深入透彻的盘点分析,再加上独特创意说明或应用指导意见。在此,单从子课题的名称举几个例子,比如《蔬菜瓜果榨汁搭配方法与推广技巧》、《乡村婚纱摄影场景选择与造型创意》、《特色菜谱与新奇菜名创意研究》、《保健植物气味疗法与养生研究》、《乡村墙绘艺术表现形式及题材集锦》、《农庄开设特色格子铺的可行性研究与实施建议》、《景区各类标识牌广告经营方案与操作细则》等,由此可见,拓展性研究既具有前瞻性和通用性,又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参与研究的主体基本不受限制,实际上真正的难题是,如何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并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百度百科式的在线平台,并设立一个专门的成果管理机构。

虽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自身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我们仍有必要加强宏观管理与微观服务,加快学科建设与战略部署,特别是在前期介入和初期探索阶段,一些关键问题应通过探讨,尽快达成共识: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显著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一点讲,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食品安全保障,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体系,传播文明新风与科学技术,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养生与修心养性的需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和人文素养,拓宽投资渠道,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解决耕地抛荒和农村就业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升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使农业和旅游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一,休闲农业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产业支撑,乡村旅游重视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与服务配套,两者相辅相成。其二,从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的前期投入应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并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从游客的需求和开发条件来看,现阶段最适宜于在传统景区周边地带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景区依附型,两者各有兼顾。其三,休闲农业更注重游客的体验与感悟,使游客的归宿感增强,进而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批重复消费的客户群,乡村旅游更注重品牌的塑造与营销,使游客的期望值提升,相比之下客源市场的半径更长,两者各有所长。综上所述,当前的提法可以考虑是这样的:“发展休闲农业,激活乡村旅游”。

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主要理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理念,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三生理念;“乡土味、文化味、情趣味”的三味理念;“保护生物多样性、尊重文化多元性、满足需求多变性”的三多理念;“绿色环保健康、科技创新发展、人文关怀和谐”的后奥运理念;等等。这些理念的形成,既是行业智慧的结晶,也应当成为指引行业健康发展的软规则。

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学科体系建设
在进行休闲农业与旅游学科体系建设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步骤和方法:
1.尽快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前期先充分整理和利用农业与旅游等方面既有的成果,并与农业和旅游等方面的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2.尽快成立各地区的休闲农业协会,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并建立培训机制;
3.组织一次全国性的调研,并在众多特色农庄中推选出一批研究实践与创新示范的基地,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可组织专家进行巡回讲座,普及一些基本的理念与方法;
4.适时组织一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产业的发展高峰论坛,并谋划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配套产业园,配套产业既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直接推动力;
5.建立中介机构备案制,选择一批实力机构参与学科建设,并形成长效协作机制;
6.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作用,建立开放式的学科体系,既靠专家,又靠大家,既靠人脑,又靠电脑,形式多样,讲究实效;
7.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唯有集思广益才可以加快进度,既需要组建课题组,又需要面向社会各界组织命题征稿,甚至还可以调动游客参与,游客只需提出问题即可,因为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特别是那些拓展性研究的子课题,完全可以先创建课题名称库,再逐步完善;
8.建立学科研究激励机制,明确学科地位,壮大学科研究队伍,尽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1212_36a0135807941351accfa645d6295[1].jpg
现货海:遵纪守法 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创造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