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海

搜索
1框架
 
 
查看: 468|回复: 0

中国枸杞的十大文化特征

[复制链接]

437

主题

329

回帖

0

自成一派

现货币
805 枚
在线时间
39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1
发表于 2013-12-17 09: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ouhuihuiok 于 2013-12-17 09:15 编辑

        枸杞自古就被誉为生命之树,伴随着华夏文明从4000多年前的殷商文化走来,自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枸杞子在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方面,是十全十美的极品、神品。它源远流长的历史、扑朔迷离的传奇、神奇功效的药理、养生保健的饮食、红红火火的吉祥、特殊的地域环境、灿烂博大的健康果酒、养生益寿的美丽诗篇、千钱一斗矜时价的品牌、 西方的"超级水果",加之以枸杞子为原料酿造的"宁夏红"等产品饮誉海内外,"宁夏红"已成为中国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枸杞从过去单一的地方名优特产,特殊的药食两用植物,在产业化道路的摧生下,逐渐演变成了国际关注聚焦的商品,由于它的特殊性,呈现出了璀璨的中国枸杞的十大文化特征。
    一 历史文化
        枸杞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就古代文献记载而言,枸杞子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名家罗振玉依据《说文解字》解释说:"杞,枸杞也,从木已声"。甲骨卜辞中关于殷商时期农田生产的内容颇多,卜辞中有"田"、"作大田"的记载,还有"黍"、"稷"、"麦"、"稻"、"杞"等农作物的丰欠,他们经常进行占卜。甲骨卜辞中关于枸杞的占卜记载,就是殷商帝王这种心态的反映。甲骨卜辞中的"杞"字,有的也可能指"姓氏"、"地名"、"国名",但追根溯源,作为"姓氏"、"地名"、"国名"的"杞"字,应源于对人的生命具有神奇作用的"杞"树的崇拜。他们以"杞"树作为植物图腾,其"姓氏"、为"地名"或为"国名"也就以"杞"树为"姓氏"、为"地名"或为"国名"了。据《史记》、《通志》载:"杞氏"为"夏禹之后"。"杞"字见载于殷商甲骨文,其种植年代必在甲骨文之前。这说明人们在夏禹时代就已认识杞树,崇拜杞树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陕西岐山县周原等处陆续出土了大批先周及西周早期的甲骨卜辞,其上契刻有卜祭、卜出入、卜田猎、卜丰欠等事项。这些卜辞与殷商甲骨卜辞在时代上一脉相承,在内容上基本相同。特别是西周甲骨卜辞的一此内容与《诗经》的一些内容能够完全互证,如《大雅·文王有声》篇中的"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大雅·绵》篇中的"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其内容就与甲骨卜辞的相关占卜内容完全相合。由此可知,商周卜辞的一些内窜与其后的传多,至少有七篇:
      《国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小雅·四牡》:集于苞杞。
      《小雅·杕杜》:言采其杞。《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杞。
      《小雅·湛露》:在彼杞棘。《小雅·四月》:隰有杞桋。
      《小雅·北山》:言采其杞。
      《诗经》中写到枸杞的6首诗全部在《小雅》部分。另一首诗在《国风·将仲子》。《小雅》第一篇写到枸杞的诗是《小雅·四牡》。这首诗共有5节,大意是在外服苦役的人们为了没完没了的"王事",远离家园,备尝艰辛,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为此而不胜悲伤。其中的第四节写到了枸杞:"翩翩者骓,载飞载止,集于苞(茂盛状)杞。王事靡靡,不遑将母。"
        其二为《小雅·杖杜》,全诗共有4节,作品以一棵孤立生长的果树起兴,抒发了背井离乡的"征夫"与父母、妻子相互思念,盼望早日团圆的情怀。其中的第3节前4句写到了枸杞:"陟坡北山,言采其枸。王事靡靡,忧我父母"。
        其三为《小雅·南山有台》,全诗共5节。这是一首为贵族颂德祝寿的诗。作品以桑、杨、李和枸杞等树木比兴,颂扬"君子"德高望重,祝福他"万寿无疆",世代平安,子孙兴旺--"保艾尔后"。诗中第三、第五两节与枸杞有关:"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南山有枸,北山有喻……乐只君子,保艾尔后"。据说"枸杞"一名的来由,源自两个树种特征的合称,其树干为"杞树"的形态;树枝则状如"枸树"鸡爪形的果实。此说在这两节诗文中找到了答案。
        其四为《小雅·湛露》,全诗共4节,其中的第3节为:"湛湛露斯,在彼枸杞,显允君子,莫不令德。"这首诗记叙的是贵族举行宗庙落成典礼时,一位宾客以枸杞、红枣和梧桐等树比兴,颂扬"君子"高贵的身份、显赫的地位、敦厚的美德和英武潇洒的气质。
        其五为《小雅·四月》,全诗共8节,其中的最后一节写到了枸杞:"山有蕨薇,隰有杞荑,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大意是一位下层小吏到远方行役,遭遇变乱,久不得归,以山地荒野中的几种苦寒植物比兴,抒发自己痛苦不堪的心情。
        其六为《小雅·北山》,全诗共6节。开篇即写到了枸杞:"陟彼北山,言采其枸。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靡,忧我父母"。这首诗记述一位长期担负繁重徭役的下层小吏为了"王事",带领役夫前往遥远的北山去采摘枸杞,供贵族们享用。抒发了作者对年迈父母的深切忧思;对权贵们不顾下层百姓的"叫号"和死活,一味贪图享乐的不满情绪。《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述的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事情,其中许多篇章系周人所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宁夏中河乡、中卫狼窝子坑的西周墓葬、车马坑证明,西周疆域已北越今六盘山,到达今宁夏黄河南岸的海原、中宁、中卫地区。《诗经》七篇歌咏的枸杞子在什么地方?其中六篇很难确指,唯独《小雅·北山》有地望可考,其歌咏采摘的应是今宁夏中卫市及其毗邻地区山川原野上生长的枸杞子。该诗篇名"北山",开篇头两句就是"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其意思是说登上北山那高梁,采点枸杞子尝一尝。关于诗中的"北山",《山海经第十三·海内东经》载:"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山海经》所说的"长城北山",即指"郁郅长垣"北面的"北山"。"郁郅长垣"即今宁夏固原长城。固原长城北面的"北山",即今六盘山北垂及其余脉,亦即横亘于今中卫市海原县、中宁县及原中卫县香山地区的低山丘岭区。这一带的山脉,《山海经》称作"长城北山",《诗经》称作"北山"。这一称呼延续时间很长。《三国志·魏书》载:"若(诸葛)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上文中的"渭"即渭水;"原"即大原,今称固原、原州;"北山"即今宁夏固原六盘山北垂及余脉;"陇道"即穿越今宁夏海原、固原的六盘山古道。《三国志》说如果诸葛亮统兵渡过渭水,进入固原,占据六盘山北垂及其余脉的陇道关隘,就切断了曹魏从中原通往河西的陇山大道。由上可知,这一地区称做"北山",由来以久.这块低山丘岭区,古今都是盛产枸杞子的好地方。《山海经·西山经》等篇对枸杞子也有多处记载,指的还是这块地方及其毗邻地带种植的枸杞子。
        由此可知,枸杞子的种植、采摘、食用至少也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了。
二 传奇文化
        枸杞的传奇文化是神化了的文化,可见枸杞在百姓心目中的 地位。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枸杞的传奇文化。古人认为常食枸杞可以"留住青春美色"、"与天地齐寿",因此,枸杞花被称为"长生花",枝条被称为"仙人仗"、"西王母杖"。当时,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费尽心机寻求长生之药,宫中被视为三大处方秘药《返老还童丸》、《七宝美髯丹》、《延龄固本丸》中,都有枸杞的成分。宋徽宗时,顺州筑城,民工们在土中挖到枸杞的根,其外形如犬,立即献入宫中,这就是传说中的千岁枸杞。 又传唐代润州有个开元寺,寺里有一口井,突然从此井口冒出两缕青烟,继而又从井中窜出两条巨龙,在井的上空昂首摆尾,翻滚了一阵子后,回头向井内吐两颗红色耀眼的龙珠,然后便腾云驾雾摇头摆尾直奔东海而去。龙珠在井中变成了两棵大枸杞树,树根扎在井壁的砖缝里。此树长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只是它粗壮的茎干和灰白色的枝条沿井壁下垂,长达两米余,枝繁叶茂,好象两条意欲向上腾飞的巨龙,故乡民称枸杞为龙树。居住此的居民世世代代饮用此水,人们大都长寿。久而久之,乡民们给该村起了一个吉祥的名字叫长寿村。北宋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载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使者赴河西公干,见一个乌发红颜少妇手持竹竿追打一八九十岁的老翁。使者心中不平,责问少妇:你为何打老人?少妇答曰:他是我的曾孙。使者大为惊奇,连忙追问究竟。原来,这个曾孙不遵循祖传养生之道,不肯服用祖传仙药,以致八九十岁就步履惟艰,鬓发斑白,故要责罚他。这位曾祖看起来面如少女,可实际已经372岁了。这个传说种的仙药即是枸杞! 唐朝《保寿堂方》载地仙丹云:"昔有异人赤脚张,传此方于猗氏县一老人,服之寿百馀,行走如飞,发白反黑,齿落更生,阳事强健。此药性平,常服能除邪热,明目轻身。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寿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并阴干,用无灰酒浸一宿,晒露四十九昼夜,取日精月华之气,待干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早晚各服一丸,以隔夜百沸汤下。"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称枸杞为西王母杖、仙人杖。究其此说的来历,在近代人周瘦鹃的《拈花集》中找到了答案。周曰:传说西王母是神仙中的天上仙人,那西王母杖一定是她老人家使用的一根仙人杖。谁知仙人杖却是山野中一种植物--枸杞茎。其花、叶、根、实都可作药,有益精补气、壮筋骨、轻身不老之功;其形因茎坚硬可作拄杖,又因其功效之多,所以雅号仙人杖 。他在《朴子·内篇(卷十一)·仙药》内云:"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把枸杞列为仙药,久服轻身不老,成仙升天。后来唐白居易写了这样一首诗:"退之(韩愈)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无稹)炼秋石,未老身溘(音可)然(忽然死了);杜之(杜牧)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少,终冬不衣绵;或疾或暴天,悉不过中年。"这是对求长生不老服神药仙丹而误生的真实写照和无情揭露。
三 医药文化
        枸杞作为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的专家推出了十大最具抗疲劳作用的中药,也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它在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药用价值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流传于我国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载:"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本草汇言》认为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焉。"根据中医理论,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补肾而生精血,精生则充髓,骨髓充盛则阴血得以滋生,肝血自能随之充盈。明代医圣李时珍根据宋代《广韵》对枸杞子的记载,在其《本草纲目》中说:"春采枸杞叶,各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可祛,有十全之妙用焉。"成书于南朝齐梁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医药学著述。在其所列的365种药物中,枸杞属上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通过大量临床实验,发现宁夏枸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名贵中药材和滋补佳品,具有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保肝和抗衰老三大药理作用。中医临床证明:枸杞子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防治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对肿瘤患者血虚阴亏、头晕眼花、血色素低、白细胞减少等症都有较好疗效。治疗后患者巨噬细胞吞噬率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提高。
        枸杞有滋肾水.益精气.润肺.清肝热.明目之功效。主治虚损痨伤.咳嗽.目赤生翳.肝虚下泪.经络虚痛。功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治头昏目眩、耳鸣、目昏多泪、视力减退、虚劳咳嗽、腰脊酸痛、遗精、糖尿病。
        晋朝葛洪单用枸杞子捣汁滴目,治疗眼科疾患;唐代孙思邈用枸杞子配合其他药制成补肝丸,治疗肝经虚寒,目暗不明;唐代李梃《医学入门》中的五子衍宗丸,就是用枸杞配合菟丝子等做成蜜丸,用淡盐水送服,治疗男子阳痿早泄、久不生育,须发早白及小便后余沥不禁。由此可见,历代医家着重于枸杞子的滋补肝肾作用。
        枸杞子地化学成分中含有葫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 坏血酸、β-谷甾醇、微量元素等。药理实验证明,枸杞子能明显提高血清溶菌酶活力和巨噬细胞地吞噬能力,提高淋巴 细胞地增殖水平和淋巴细胞地转化率,对机体地各种免疫具有促 进和免疫调节作用。能促进机体地造血机能,升高白细胞,缓解因环磷酰胺引起地白细胞减少,并能增强其抗癌效果。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保肝、抗脂肪肝和抗衰老 作用,并有生长刺激作用和雌性激素样作用。
四 饮食文化
        唐代宰相房玄龄,操劳过度,身心衰惫,后来坚持食用枸杞银耳羹,也收到了保健强身的良好效果。明代邵应节献给嘉靖皇帝的补养名方七宝美髯丹,其中就有枸杞这一宝。清代慈喜太后服食的益寿膏、长春益寿丹,枸杞也是其中的重要食物。日本的农学博士助田正二,植物学家福田利雄共同出版了《枸杞的惊人疗效》一书,该书认为枸杞是中国数二千年的"药食两用"佳品,是"医药界公认的上药,具有良好能性食品的值价,长期服用,能强筋骨、耐寒暑、补精气之不足,确保长寿"。
        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认为常吃枸杞子能"坚筋骨、耐寒暑"。所以,它常常被当做滋补调养和抗衰老的食物。
        很多人都不知道常吃枸杞子可以美容。这是因为,枸杞子可以提高皮肤吸收养分的能力,另外,还能起到美白作用。
        枸杞子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最适合吃枸杞子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子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现在,很多关于枸杞子毒性的动物实验证明,枸杞子是非常安全的食物,里面不含任何毒素,可以长期食用。枸杞子的服法有:鲜食,新摘的枸杞子晶莹红润,汁浓充盈,嘴嚼味甘润口;可单独或加入复方作为中药煎服;可沏茶,八宝茶中就需加入枸杞;可将枸杞子烹调入菜肴,煮粥、煲汤、炖肉。枸杞浑身都是宝,除籽外,花、叶、根、皮都可入药。《本草纲目》中介绍枸杞籽治病强身的方子就达30多条;枸杞自上而下是滋补养人的上品,有延衰抗老的功效,又名"却老子"。春天枸杞的嫩茎梢及嫩叶称为枸杞头,既是一种蔬菜,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品。枸杞子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并含有甜菜碱、玉蜀黄素、酸浆果红素等特殊营养成分,使其具有不同凡响的保健功效。 现代研究分析表明,枸杞所含营养成份非常丰富,每百克枸杞果中含粗蛋白4.49克,粗脂肪2.33克,碳水化合物9.12克,类胡萝卜素96毫克,硫胺素0.053毫克,核黄素0.137毫克,抗坏血酸19.8毫克,甜菜碱0.26毫克,还含有丰富的钾、钠、钙、镁、铁、铜、锰、锌等元素,以及22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日本人竹田千继读了《神农本草经》后得知枸杞有延年益寿之效,就在春夏季食枸杞子,冬天食枸杞根,并用茎根泡酒服之,结果年老以后也耳聪目明,一如少年。他在97岁时依然头发乌黑、肌肤润泽,并在参见天皇时,献上枸杞药,帮助天皇治病。最终,天皇也活到了101岁。"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宋朝诗人陆游在60岁左右时,因肝肾功能欠佳,且眼睛昏花,大夫建议他多吃些枸杞,为此他又作诗"雪霁茅堂钟馨清,晨斋枸杞一杯羹。"这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食粥》的诗句,也是他的养生心得,助他高寿85岁。日本人十分重视枸杞,曾推出一种益寿佳肴,即杞子牛肉,作法是:用枸杞15克,牛肉100克,一同放入锅中,加热到牛肉烂了即成。据说吃这种菜可以很好地增强人体的精力。另外,日本人还十分重视喝枸杞茶,每天以10克干燥枸杞叶作为茶水饮用,成为最简单的健身之法。对枸杞生吃、蒸吃、煮食、泡茶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这与古人是一脉相承的。
        枸杞粥在我国的常用作法是:用枸杞子25克,大米100克煮稠粥,每日1~2次食用,久用益寿。枸杞五味子茶的作法:用枸杞子、五味子各6克,用开水泡茶饮用,有强身作用。另外用枸杞子10克,生地黄30克煎汤,每日服3次可美容、去皱去雀斑。枸杞不仅做补药保健,做佳肴养生,而且枸杞子熟时色泽鲜艳,十分美丽,别有一番情趣。宋代杨万里诗中对此赞不绝口:"枸杞一丛浑落尽,只残红乳似樱桃。"
五 吉祥文化
        枸杞是中华民俗文化八大吉祥中植物之一。古人云,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民俗文化中杞菊延年的吉祥图,画的就是菊花和枸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使用了吉祥色中国红。火红的枸杞是吉祥的象征,而在中国,红色象征着激情、喜庆、幸福,红色的文化是一种成功的文化,吉祥的文化,健康的文化。火红的枸杞,火红的文化。
      《诗经》中《小雅·南山有台》,作品以桑、杨、李和枸杞等树木比兴,颂扬"君子"德高望重,祝福他"万寿无疆",世代平安,子孙兴旺--"保艾尔后"。《小雅·湛露》这首诗记叙的是贵族举行宗庙落成典礼时,一位宾客以枸杞、红枣和梧桐等树比兴,颂扬"君子"高贵的身份、显赫的地位、敦厚的美德和英武潇洒的气质。在《诗经·湛露》篇中,诗人将沾满露水珠的晶莹透红的枸杞子与神圣的宗庙祭祀、喝成不醉不归的盛大宴饮联系在一起大唱赞歌,使人感到枸杞子与酒成了红红火火的激情象征,盛大宴饮的礼仪高潮,神圣祭祀的灵魂导引。这说在西周时代,枸杞子就已走红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唱红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国内,好多地方过腊八节,将洗净的豆子,泡圆的红枣,枸杞煮烂的各式稻米谷粒放在一起,祈求吉利。
    六 地域文化
        枸杞,全世界枸杞植物约有80种,零星分布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和阿根廷,南美洲。欧亚大陆约有10种。中国以宁夏为中心,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青海等省都有种植。约在17世纪中叶引种到法国,后来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韩国以及北美洲国家都有少量栽培。
        中国宁夏是枸杞的原产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宁夏中河乡、中卫狼窝子坑的西周墓葬、车马坑证明,西周疆域已北越今六盘山,到达今宁夏黄河南岸的海原、中宁、中卫地区。《诗经》七篇歌咏的枸杞子在什么地方?其中六篇很难确指,唯独《小雅·北山》有地望可考,其歌咏采摘的应是今宁夏中卫市及其毗邻地区山川原野上生长的枸杞子。该诗篇名"北山",开篇头两句就是"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其意思是说登上北山那高梁,采点枸杞子尝一尝。关于诗中的"北山",《山海经第十三·海内东经》载:"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山海经》所说的"长城北山",即指"郁郅长垣"北面的"北山"。"郁郅长垣"即今宁夏固原长城。固原长城北面的"北山",即今六盘山北垂及其余脉,亦即横亘于今中卫市海原县、中宁县及原中卫县香山地区的低山丘岭区。这一带的山脉,《山海经》称作"长城北山",《诗经》称作"北山"。这一称呼延续时间很长。《三国志·魏书》载:"若(诸葛)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上文中的"渭"即渭水;"原"即大原,今称固原、原州;"北山"即今宁夏固原六盘山北垂及余脉;"陇道"即穿越今宁夏海原、固原的六盘山古道。《三国志》说如果诸葛亮统兵渡过渭水,进入固原,占据六盘山北垂及其余脉的陇道关隘,就切断了曹魏从中原通往河西的陇山大道。由上可知,这一地区称做"北山",由来以久.这块低山丘岭区,古今都是盛产枸杞子的好地方。《山海经·西山经》等篇对枸杞子也有多处记载,指的还是这块地方及其毗邻地带种植的枸杞子。
        中宁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这里光照充足,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发源于六盘山与黄河交汇处的山洪冲积土壤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腐殖质多,熟化度高,灌溉便利,水质独特,正是这一独特的"塞上江南"地理环境和小区域气候为枸杞生长提供了最优越的自然环境,从而使中宁县成为中国枸杞的发源地,成为中国枸杞之乡。宁夏生产的枸杞,尤其是中宁枸杞以粒大色鲜、皮薄肉厚、口感纯正、甘甜爽口的特点,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品质最优,是举世公认的绝品,也是唯一被载入新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因此,素有"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的美誉。
        在2005年中卫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确定为"中国枸杞之都"。这标志着中卫市作为宁夏乃至全国枸杞种植、深加工的核心区域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
七 杞酒文化
        酒是一种文化,是灿烂博大的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杞酒文化自古有之,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周兴华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 ,"酒"字,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出现的很多。"酒"的字形有两种:一种象酒壶;另一种在酒壶旁加上几点,表示液体。这说明,殷人造酒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从古文献记载看,"杞"树与"枸"树是两个不同树种,《诗经·小雅》"南山有杞"、"南山有枸"就是明证。枸树亦称拐枣,属李科,系落叶乔木。其果实酱褐色,可酿酒。古人将其鲜果封入大缸自然发酵,酿成酒后,芳香四溢,甘美味醇,称为"枸酱"酒。据《史记》、《华阳国志》记载,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鄱阳令唐蒙出使南越,南越人用蜀地"枸酱"酒招待他。"枸酱"酒甘美异常,唐蒙问清了它的产地及销路,回长安后上书汉武帝,建议统一西南疆域,并献上他带回来的"枸酱"酒。汉武帝品尝"枸酱"酒后,感觉味美异常(武帝"甘枸酱"),"乃拜(唐蒙)为中郎将",率兵入蜀,征服了西南夷,建置了七郡。"枸酱"酒在西汉时就已名扬海内,为皇家贡品。俗称"枸酱"为原始茅台。
        "杞"树从夏商以来就成为人们种植、食用的珍品果实与佳酿美酒原料。汉代已将酿造美酒的"枸"树与"杞"树比美,称"杞"树为"枸杞",其意就是盛赞"枸"树酿造的"枸酱"酒同杞树酿造的美酒一样甘美异常。这说明"杞"树果实同"枸"树果实一样,都是酿造美酒的绝好原料。"杞"树果实的采摘食用以及作为贵重礼品赏赐于人,早见于甲骨卜辞的记载。据考古发掘,河南伊川大莘遗址出土了距今8600年至8800年红陶三足钵,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实用饮酒器具。在我国的磁山文化、三星堆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出土了距今7000年至5000年左右的杯、觚、壶等陶器或青铜酒器。山东莒县发现了距今5000年前的酿酒器具。河南伊川南寨遗址属夏朝第五代国君少康(杜康)活动的地方,这里考古发掘出土了夏朝时期的大批精美绝伦的陶制酒具、酒器,这应是"杜康造酒"的印证。以上说明,我国酿酒在夏朝或夏朝以前就已开始。枸杞作为天然酿酒的原料树种,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多有记载,这既是枸杞子种植于的夏商时期的第一手证据,也是枸杞子作为夏商酿酒原料之一的直接证据,殷商甲骨卜辞对枸杞子与酒的记载与夏商时代社会风气喜好饮酒的上古文献记载是完全一致的。
        南北朝时代的葛洪、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孟诜,都是医林寿星,他们都喜欢喝枸杞酒。枸杞酒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五《酒、附诸酒方》所载。把枸杞子煮烂捣汁,然后与曲、米拌和酿制而成。具有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目泪、健腰脚等功效。李时珍介绍的枸杞酒和我国中医药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在世界酒林中独具一格。这是枸杞在被应用在酿酒上古代文献中唯一的记载。从一个侧面说,他应是我国《酒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千百年来,杞酒文化一直处于低靡时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和用于枸杞浸泡酒是这古老的国粹没有发扬光大。所谓的枸杞酒一则是枸杞药酒或是枸杞配制酒,是枸杞的天然果香不能得到全部释放。二则是枸杞本身的蜡制层使得有效成份的90%不能得到利用,加之国民之习惯,药物保健酒其功效概念往往使其难上餐桌,杞酒成为民间百姓饭余茶后,零星饮用的药酒。
        融会现代生物技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老的杞酒文化,"宁夏红"与国内顶尖研究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枸杞生物制品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研究,引进全国食品生物制品发酵权威机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最新的科技成果,成功地开发了"宁夏红"枸杞鲜果精酿的酒,使之果酒家族中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杞酒文化实现了质的飞跃。倡导"饮酒健康,健康饮酒"的新概念,新时尚,使之杞酒成为健康酒的领导者,杞酒文化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向消费者推崇绿色健康的生活质量。引导消费者健康就一点一点加起来,从而塑造一个对社会真城负责,为人类造福而工作的企业形象,加之枸杞是药食两食植物,从药食同源的理论到健康多一点。创造性地发展祖国医学同源理论,是对人类健康业的一大贡献。因而,"宁夏红"枸杞果酒发扬光的了杞酒文化。
八 文学文化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传说的神农尝百草,辨草木之性,教人治病始,古人不仅早知道枸杞作食、疗疾,而且从宫延宴会到人们的生活中,常以枸杞为题,用比兴手法,赋诗作歌。
        枸杞不仅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而且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关枸杞的作品达7首之多,如"陡彼北山,言采其枸"、"南山有枸,北山有李……乐只君子,德音不已。"、载飞载止,集于苞(茂盛)杞。"、"湛湛露斯,在彼枸棘(枣树),显允君子,莫不令德。"等诗句,表明枸杞在当时就已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被视为美好与高贵的象征。
        唐宋八大家中的 诗人和词人,大多都留下了咏枸杞以借物抒志的篇章。唐代"诗圣"杜甫,在《恶树》一诗中叙述作者剪伐恶木(即枸杞树)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嫉恶如仇和性格。
        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楚州开元寺时,有一枸杞生长在井边,人们喝此井水得以长寿,因此写下了"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特别是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生平得益枸杞根茎花实的种种好处,写下了咏赞枸杞养生益寿的美丽诗篇4首,传于后世。想来他那光耀千秋之著述,也未尝不是得助于枸杞的灵性妙用方能文思涌动,流光溢彩。其中在《小圃枸杞》一诗中,将枸杞神物化比作神狗。"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短篱护新枝,紫笋生卧节。根茎与花实,收拾我弃物。大将元吾鬓,小则饷我客。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年质。灵尨或夜吠,可见不可索。仙人可许我,借杖衰疾。"北宋诗人,著名书法家 黄庭坚, 南宋大诗人陆游,杨万里等各朝代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 大量诗篇。清乾隆中卫知县黄恩锡有《竹枝词》一首,盛赞枸杞的名贵及其影响:"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古人曾有枸杞树下听雨的诗句:"几点昨朝春尽雨,杞园珊瑚树树红。"淡雅的蓝色花葱把蕊小心的拥在怀里,在绿蒂的呵护里活得平凡而魅力四射,只有平静的日子一天天记载着枸杞花开的一分一秒,等到果实挂满枝头,红果似霞,满园喷香,四周含翠,先是一身通绿,像精雕细琢的绿玉,浑身晶莹而水灵,细细长长的像一种特制的飞速度的子弹,时刻都有目标需要挺进。
九 品牌文化
        世界的枸杞在中国,中国的枸杞在宁夏,宁夏的枸杞在中宁。
        中宁枸杞从明朝被列为贡果已600多年独占市场的光辉历史。早在明代弘治年间清代《银川小志》称"枸杞,宁安堡(宁安堡即中宁县,明清时属中卫县)产者极佳,红大肉厚,家家种植"。乾隆年间中卫新任知县黄恩锡在《中卫县志》中写道:"宁安一带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并在其《竹枝词》中有"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描述了中宁枸杞种植规模、市场占有率、品牌地位、高贵价格和比较效益。
        在明清民国期,中宁枸杞曾占有全国市场,《乾隆中卫县志》记载: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宁产"即今中宁县城宁安堡一带所产。改革开放以来,数以千计的中宁茨农走向全国,把自己生产的正宗产品销售给广大客户,在全国136个大中城市设置了销售网点,其中一批商户,利用外贸渠道在台湾、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地销售。枸杞做为宁夏的标志性特色资源,是宁夏对外宣传和传播友谊的载体。但长期以来,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枸杞一直处于以卖原材料为主的原始加工状态,没有成熟的、高附加值的专业深加工产品,更没有突出品牌,致使枸杞产业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萎缩的局面。 "贵了种茨,贱了挖茨"的恶性循环曾一度严重挫伤了茨农的积极性。枸杞市场的低迷使枸杞产业也日渐陷入低谷。
        品牌拉动产业,产业拉动农业,农业拉动农民增收,"宁夏红"进入市场之后,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并利用品牌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带动枸杞产业持续发展。在宁夏红品牌效应的带动下,目前宁夏枸杞种植面积已经从2002年的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50多万亩,农民种枸杞每亩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在枸杞收获季节,不但解决了宁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连周边省区的农民都到宁夏来摘枸杞,在枸杞采摘高峰时期,甚至出现过劳动力短缺的现象。目前宁夏枸杞产业劳动力已达200万人。
        宁夏农牧厅厅长赵永彪说,"宁夏红"通过品牌和龙头企业深加工带动,使宁夏枸杞产业链初步形成,给产业链上的千家万户的农民、参与者带来了机遇和希望。茨农们在田间地头就可以感受市场带来收益和快乐,"宁夏红"间接创造的社会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企业自身的价值。目前中宁县2007年枸杞总产量达到2.4万吨,干果总产值突破6亿元,农民人均来自枸杞产业的现金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速度最快的一年,凸显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已在全国40个大中城市建设 "中宁枸杞专卖店"181家,在全国1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枸杞销售渠道和网点,枸杞干果及其加工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了解,2007年枸杞上市以来,收购价格高于上年。中宁县去年7月中旬枸杞混等收购价每公斤为27元左右,比上年同期高出7-9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上涨50%。
        《中华药典》明确规定:"药用枸杞子为宁夏中宁枸杞干燥成熟果实"。 中宁枸杞先后取得了一系列耀眼的殊荣:1961年中宁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枸杞生产基地县。1994年中宁枸杞获全国林产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中宁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1999年中宁枸杞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又获金奖。2000年3月中宁县被国家林业局及全国经济协会命名为"中国特产之乡"。2001年1月中宁枸杞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注册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原产地命名的枸杞证明商标。今年3月在全国林产品博览会上又被评为中国名优经注林产品。如今,人称"红宝"的宁夏特产--枸杞,在以创新科技酿制生产的"宁夏红"枸杞酒获得了新生。"宁夏红"三个字即是对中宁枸杞自身的传奇经历,种植历史和神奇功效的诠解,通过GMP认证审核。2005年在由中国品牌战略学会牵头,中国酒类商业协会指导,中国酒类财富论坛组委会组织的首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0个酒类品牌"推.评活动中,宁夏红以其"个性化的影响力",在4万多家酒类品牌中脱颖而出,与"五粮液"、 "茅台"、 "水井坊"等名酒一道成功入围。2007年宁夏红已成为"中国名牌", 宁夏红商标成功注册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008年枸杞酒酒生产方法获得国家专利金奖。
十 国际性文化
        枸杞在美国也被称为"中国雪果"(Chinese wolfberry)。尽管枸杞主要出产于中国宁夏,但在美国的健康食品市场上却被称为"喜马拉雅枸杞"。由美国国家眼科学会所支持的关于枸杞的临床研究显示,枸杞所富含的营养成分包括9种氨基酸,其蛋白质含量比全麦还高。枸杞含有A、C、E等多种维生素以及其他植物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枸杞中更含有黄体素、玉米黄质等对防止视网膜黄斑变性有益的营养素。这些现代营养学研究成果和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枸杞能"清肝明目"不谋而合。在美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除了干枸杞外,就是枸杞健康饮料了。美国自由生命国际公司和营养专家明岱尔博士共同研制的"喜马拉雅枸杞果汁"是最流行的枸杞品牌,其中不添加任何糖分、色素和调味品,只添加少许其他口味的果汁,以增强饮料的口感。明岱尔博士曾因撰写了在西方影响深远的《维生素圣经》一书而闻名,他共花了9年时间研究枸杞的营养成分和制作工艺。"我相信,在增进人们健康长寿方面,枸杞果汁比近40年来所研制的任何一种营养健康产品,功效都更为显著。"明岱尔博士自信地说。
        据英国媒体报导,中药枸杞悄然走进英国超市,原先对枸杞一无所知的英国人逐渐了解,原来枸杞中的维他命C含量比橙子高,β-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铁含量比牛排还高。枸杞产地是对于西方人而言最神秘遥远的青藏高原,枸杞据说已经被好莱坞明星收作秘方,成为麦当娜、伊丽莎白·赫利、米沙·巴顿等国际巨星的美容秘招,更吸引人的一点是,除了丰富的营养元素以外,枸杞所起到的壮阳功能更令西方人喜出望外。于是,精明的英国商家索性将枸杞称为"水果伟哥"。在英国有营养学家撰文盛赞枸杞为"超级水果"。之所以被形容得如此神奇,是因为它富含抗氧化剂,按重量计算,维生素C含量是橙子的500倍,是已知的营养含量最丰富的食物之一。在英国,枸杞的零售价格并不便宜。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特易购开始销售枸杞,每袋250克包装的枸杞子售价为8.99英镑(约合135元人民币)。

现货海:遵纪守法 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创造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